• 这六大预兆可提示猝死

  •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4-25 16:04:21   阅读次数:22
  •   意外,总是不期而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时就能听到、看到有关猝死的报道,如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因长时间熬夜加班而猝死,优秀选手在马拉松比赛中不幸倒地猝死,40岁出头的企业高管在出差途中猝死……这些猝然离开的人,甚至最后连一句再见都没能说出口,难免让人感到遗憾。

      什么是猝死

      猝死,也被称为“突然发生和意外的自然死亡”,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急症。猝死既可能是由身体内部疾病因素导致的,如心肌梗死等;也可能是由身体外部原因造成的,如触电、溺水、创伤等。

      哪些疾病可能引发猝死

      根据病因,可将猝死分为两大类,即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在全世界范围内,心源性猝死约占猝死总数的80%以上,非心源性猝死约占20%。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猝死”,指的是心源性猝死。

      引发心源性猝死的心脏疾病也可分为两类,即冠心病和其他心脏病。在冠心病中,急性心肌梗死最为常见;其他心脏病则包括心肌炎、心肌病等。

      引发非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意外等。

      ★呼吸系统疾病,如肺栓塞、支气管哮喘等。

      ★消化系统疾病,如坏死性胰腺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

      哪些人更易发生猝死

      猝死已经越来越多地发生在青壮年人群中,俨然成为我们不能忽视的情况。具有以下高危因素者,即为猝死的高危人群。

      年龄因素 每个年龄段均可发生猝死,但40~50岁人群猝死的发生率最高。这一年龄段人群面临的生活、工作压力通常比较大,而且往往在年轻时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长此以往积累的身体健康问题会在这个年龄段开始逐渐显露。如果这一年龄段人群还存在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嗜烟好酒等危险因素,则更加危险。

      性别因素 资料表明,男性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高于女性,这与男性和女性体内的性激素水平相关。女性体内较高的雌激素水平具有一定的心脑血管保护作用。另外,男性的生活压力和情绪波动较大,吸烟、酗酒的比例也更高,这些都是导致男性猝死风险高于女性的原因。一般认为,女性心脏事件的发生年龄晚于男性10-20年,但在绝经后,女性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也会逐步升高。

      生活方式 吸烟、酗酒,高油、高盐、高糖饮食,久坐、缺乏运动,以及经常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这些问题虽然看上去可控,但在现实生活中改变起来其实比较困难。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导致人体逐渐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促进了心脑血管系统缺血状况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又可在短时间内诱发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增加心脏和大脑的耗氧量,加剧心脑供血、供氧不足,从而诱发猝死。

      情绪因素 情绪剧烈波动时,人体的交感神经会过度激活,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心室颤动,导致猝死。平时脾气比较急躁、易冲动的人,更有可能发生猝死。

      过度疲劳和过度运动 过度疲劳者往往生活压力大,同时伴随着体力透支、情绪低落,甚至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严重者亦可诱发猝死。平时缺乏锻炼的人突然过度运动,或身体本有不适但仍坚持剧烈运动,这些不科学的运动行为也是猝死的危险因素,如新闻报道中经常看到的运动性猝死案例。

      肥胖和暴饮暴食 肥胖是猝死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者往往存在进食过多或运动过少的问题,或伴有某些与进食相关的心理问题,还有可能伴随众多潜在的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等,这些都会增加猝死风险。

      慢性病控制不佳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是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慢性病控制不佳的患者往往猝死风险更高。


    声明: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作科普信息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 扫一扫关注更多